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官网

重磅|武利民、桂泰江与团队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4-07-01 中国涂料71
摘要: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武利民和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泰江与团队[周树学(复旦大学)、于雪艳(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蒋健明(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郭常青(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硅氧烷杂化聚合物功能涂层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武利民时隔14年,第二次摘得该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image002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武利民和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泰江与团队[周树学(复旦大学)、于雪艳(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蒋健明(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郭常青(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硅氧烷杂化聚合物功能涂层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武利民时隔14年,第二次摘得该奖项。

image004

武利民教授(左)和周树学教授(右)在人民大会堂外合影

  2010年初,武利民就与周树学、顾广新、游波、陈敏团队凭借“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项目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二度获奖,意味着二次突破。在第一次获奖基础上,武利民敏锐意识到高端装备的高性能、功能性聚合物涂层将是未来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于是将目光从民用转向工业,带领团队持续躬耕十余载。

  建筑、汽车、飞机、手机、机器人……聚合物涂层是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使用效能和寿命,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面对国家重大工程高端装备的技术需求,武利民团队围绕树脂杂化、功能微球构筑等,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涂层,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大国重器铸就“涂层之盾”。“服务国家,使命所在。”这简单朴素的八个字,是支撑武利民创新突破、攻坚克难的箴言。

  我国2020年成功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火星开展探测任务,其电源供应全靠3000块太阳能面板转化太阳能。一旦面板表面积尘,就会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导致电力供应不足。

image006

除尘涂层用于“天问一号”火星车太阳能电池表面

  针对遥不可及、复杂多变的火星环境,武利民团队为“天宫一号”量身打造一款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聚合物除尘涂层,能够长期保持太阳能面板清洁、不沾灰尘,确保太阳能高效转化。

  这个涂层不仅可以自我清洁,还能自我修复——通过涂层内部结构、微结构和拓扑结构“再生”至受损表面,使其恢复原始的表面特性和功能,就像人的皮肤受伤后可愈合——这便解决了探测器受火星岩石撞击导致表面受损的问题。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除尘涂层。

  最尖端的聚合物涂层技术,要经得起各类极端考验。武利民的科研成果不仅“上天”,也能“入海”。

image008

海洋涂层应用于世界首艘10万吨工船

  军舰和远洋货轮在内的各种舰船,作为维护国家海上贸易、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的主要海洋装备,常常由于海水侵蚀和海洋生物污损而造成船体腐蚀、增重和航行阻力增加,大型舰船每隔两三年就需要返回维修厂进行维护,费用高达上亿元,且维修时间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聚合物涂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行业,高端领域都被欧美涂料企业所垄断,涉及到大型水面舰涂层更是被国外禁运。即使是国外海洋涂层也仍然存在树脂分子链水解抛光速度不稳定、涂层间作用力弱、无自修复自清洁功能,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等问题。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武利民、桂泰江团队在上海市科委和经信委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独辟蹊径,提出了硅氧烷杂化树脂成膜物分子设计和涂层表面微–纳结构创制的新思路,发明了一系列高性能海洋防污聚合物涂层、高性能防腐涂层,大大延长舰船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性能达到并部分领先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指标,提升了我国在聚合物功能涂层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面对未来,武利民表示,要聚焦于高性能工业涂层的研究,致力于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一方面,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打通产学研合作。在功能聚合物涂层领域继续突破,让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实现利国利民。

 
举报收藏 0